平時在分享的時候會經常提到“權重”這個詞語,就會很多賣家問我,什麽是權重?
權重怎麽體現出來的?
shopee每天都有幾十萬個新產品,那系統會把流量分給誰,憑什麽這些新產品能拿到shopee給的流量,然後又怎麽繼續要更多的流量呢?
今天就給大家分享,什麽是權重?權重的作用是什麽?如何提高產品的權重?
什麽是權重
shopee系統在給產品進行排名的時候,就會給每個產品進行“打分”,然後按照分數的高低進行排序展現,就跟淘寶一樣。
比如有A,B,C三個產品,分數分別是90.80.70。在給三個產品排序的時候,A就排第一,B排第二,C排第三。
那麽系統是如何給商品進行“打分”的呢?
搜索系統有一套計算規則,通過各個規則對商品進行“考核”,就像是參加考試一樣,然後每項規則都會得到相應的“分數”
最後將它們累加到一起,就是產品的“總分”。這裏說的“總分”就是產品的總權重,而每項規則的考核得分。都是商品的“單項權重”。
就好比在上學期間,每個人都要參加考試,學校在排名的時候,按照總分從高到低依次排名次,考試題就是判斷我們學習成績好壞的標準。
在考試題目中,有選擇題,有判斷題,計算題,簡單題,論述題等,每種題目類型都對應一個得分,不同題目類型的得分加起來就是總分。
所以權重就是產品在“考試”時所得的分數。只有每個題目類型得分都高了,產品的總分才會高,才有可能被排在前面。
權重產生的三個模型
產品在不同階段,或者是不同環節,有展現就會觸發不同的權重模型。就像是我們在上學,也會有小學,中學,大學,碩士等。
每個階段,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就不會一樣,學習的內容也會不一樣,我們就把這個階段拆分成不同的模型處理。
新品模型
產品處於新品階段,是最大競爭的,但是也是最容易突圍的階段。
在淘寶,很多人說7天是權重周期,所以就出現了7天螺旋,7天搜索破萬等等的文章以及培訓。
事實上,根本就是錯誤的,淘寶的是14天的新品周期,7天能爆發的是因為入池,並不是因為新品周期。
正常操作的產品,會在第二個新品周期獲得更多的展現量,從而會有流量的爆發性增長,然而促使鏈接拿到更多的點擊。
為什麽先講淘寶,因為shopee這個模型就是以淘寶為基礎的。但是shopee並不是14天為一個周期,shopee更短。
是以4+6天為一個周期,為什麽是4+6,4是前4個小時,6是後面6天。
這個是經過我們多個店鋪測試出來的效果結果。前面三天,會有一個新品的跑分機制
我解釋一下什麽是跑分,就是新品上了之後4個小時,shopee系統會給你更多的展現。
例如,同時上架的100個產品,shopee每個產品給100個展現的機會,你這100個展現裏面拿到的點擊越多,4個小時後就會拿到更多流量。
舉個例子,4個小時內,你的產品拿到80分,你就進入A批產品池。在接下來的3天,系統會給這個A批的產品同樣的流量,又開始重新跑分,進入下一個3天的B批次。
(這裏只是舉例說明的展現--點擊,只是通過展現--點擊說明競爭邏輯,還有其他因素影響,)
上面分析了新品模型的競爭機制,現在我們分享一下會有什麽因素影響得分,換句話說,會有什麽樣的考題。
每個模型,每個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權重側重點,例如小學數學就是加減乘除,簡單應用題,
中學會開始有邏輯判斷,空間思維,函數等,
大學就會有微積分。
那對於新品來說,對他的考核標準是什麽呢?
點擊率
由於新品,都是很難產生成交,很低機率會有銷量權重,那麽這個階段的主要權重點就會在於點擊率
點擊率作為最核心數據之一,在新品肯定會分層明顯,例如,100個展現,15以上點擊量的一組,8-15的一組,3-8的一組,0-3的一組。
當然我只是這樣舉例子,這個是系統算法問題,很難測試出來。就算官方其他部門也不會知道這個系統的算法。
將不同點擊率的產品分出來,然後再組成競爭小組,在下一輪的跑分中再確定優劣。最終確定哪些產品可以入池,進入優質產品池。
那關於如何提升點擊率的問題,我就不在本文闡述,太多太長了。可以關注粉絲團跟line帳號,有機會再來談。
點讚量
shopee是沒有收藏這一說,點讚就是這個動作。這是一個買家預購行為,對於產品有趨向性行為的,我們就會點讚。
表明兩個事情:
1.這個產品區別與其他產品,有一定的優勢。
2.這個點贊買家背後的人群都有幾率喜歡這個產品。
所以點讚量越多,一定是展現權重會增加。
還有一個就是所有新品都很少成交的情況下,點讚量就成為了買家心中的燈塔。
兩個同樣的新品,一個點贊數量是300,一個點贊只有30,你會選擇哪一個呢?
在新品期,點擊率,加購量,都是沒有辦法直觀的給買家展示,只有是點讚量才能被看到。
可以看看效果對比圖,
原商品212點讚,加讚之後25點讚,新品也適用。
加購務車的比率
這個一個板塊會經常被賣家忽略,放在商品指標面板的第二個板塊,還在真實銷量的上面,其實在平臺賣家面板的設置來看,這個數據是非常重要的。
在後臺會有一個加入購物車的小面板,加入購物車量很重要。兩個數據,第一個是加入購物車的量,第二個是加入購物車的比率
這個點會有一個小小的操作技巧,雖然你不能展示給買家看,但是我們抓住要點要給系統看。
如果能找到買家操作,增加購物車,就是提交50,100件加入購物車,這個是絕對安全的騷操作。
沒有完成訂單,就不存在虛假,不存在違規操作。這個是買家行為,賣家並沒有協同操作。並且對於新品來說是比較好的增加權重方式。
成長模型
當一個產品經歷了小學,中學,大學,就會出到社會歷練。這個模型的競爭程度會更大,新品會以上架時間來統一規劃分批。
但是在成長板塊是沒有這一說的,有些產品上架比較早,權重積累的比較早,總權重就會高。
同時,shopee的銷量表現方式是銷售總量,跟國內拼多多一樣,是累計銷量。所以越早上架的產品,就越高的權重。
在這個大環境下,需要追趕前面的產品需要花更多的力氣。
單量
我們先講講單量。當然,shopee有一個區別的點就是點top sales 還是顯示月銷量。
同時,現在shopee官方公布的數據很多時候都是以單量為恒定標準。無論是年終大會,還是小到一個KA,優選買家的評定都是以單量為標準。
就意味著單量,對產品的權重增加意義重大。
如何確定單量怎麽樣才算夠呢,很簡單的計算方式,
銷量是競爭產品的1.5倍,就能絕對拿到對方的流量。這個單量怎麽做,不解釋了。
轉化率
對月成長模塊的產品,轉化率是最最最重要的。一個成型的產品,不是單單考慮好不好看,而且能不能賣的出去,銷量是多少,轉化能力如何。
shopee給你十萬個展現,你能給他轉化多少,承接多少用戶。
記住一個定理,電商平臺就是一個廣告公司,它賣的是流量,要的是客戶留存,承接客戶。
轉化率就是完整體現著要求的,滿足了客戶需求。在成型產品的階段,付費推廣是最容易獲得成交。
現階段shopee的廣告競爭很低,投產比隨便能做到5以上,就意味著你的產品有20%的毛利都可以不斷拉廣告,不斷開車。
只要能控制在5以上的ROI,並且燒得出去錢,就請你閉著眼睛開。
服務模塊
這個模塊更多是在對比,進行減分。
shopee的扣分系統就體現了這個模塊的安排。
誤導性折扣
重復刊登
品牌侵權
違規商品
發貨時長
等等。
服務模塊我就不一一闡述,shopee大學裏面都會有扣分解讀。
以上是關於打爆新品的一些心得,覺得有幫助的關注我~ 了解更多蝦皮運營知識